我家附近有個大公園,想當然爾必然成為周圍養狗人家的遛狗聖地,每天黃昏以後,到處都是活繃亂跳的狗兒。
晚上去圖書館還書時,遠遠跑過來一條中型米克斯,一身駁雜的黑黃毛色,有點像我家過世的熊熊,只是感覺更強韌粗獷了些,牠的主人從後頭氣急敗壞地追上來,一路喊著:「芙蓉、芙蓉、芙蓉!慢一點!」
如果我沒聽錯的話,那條有點浩呆的壯狗叫做「芙蓉」,好嬝娜的一個名字。 應該很少人會給狗兒取這種名字吧?
一般狗兒的名字通常都有點孩子氣,帶點可愛意味。回想這三十多年歲月中自己或親友養過的狗兒名字,都是些狗界菜市場名,而且命名哲學多半都是以形取名,像是「球球」(因為皮毛澎鬆如球)、「斑斑」(因為是花的)、「熊熊」(因為毛色像熊)、「亮亮」(因為是毛色黑亮)、「ㄋㄟㄋㄟ」(因為毛色像奶茶),不然就是因為處境取名,例如「多多」(因為家中養了三條狗以後,又多養了他)。
我家為狗兒命名向來沒什麼創意,還真沒想過要幫一個老是搖著尾咧著舌哈著氣滴著口水的熱情生物取一個類似像「芙蓉」這樣旖旎的名字,整個很不搭,取到陰柔嫵媚的貓兒身上可能比較貼切一點。
損友Vincent家的兩隻貓分別叫做「謝小小」跟「金牡丹」,名字很有種六朝金粉、青樓豔妓的風情,雖然(對貓而言)也是個怪名字,但因為貓兒本來就有種媚氣,好像就不覺得那麼突兀。
說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寵物命名,娘家附近的市場裡有一家很破舊的租書店,我以前常泡在那裡閱讀少年快報、寶島少年之類的寶貴精神食糧,店裡頭有一隻自來野貓,牠其實也不是嘴歪眼斜,但整個五官配置就是不大協調,毛色不佳以外,毛流也相當混亂,不像一般貓兒那樣服貼順溜,眼睛耷拉著,缺乏一般貓兒的靈氣,整體而言還真是其貌不揚,連我這麼喜歡動物的人都無法昧著良心說牠模樣可愛。
不過,那隻醜貓的叫聲異常好聽,明明是隻成貓,卻能發出幼貓的的嬌細聲音,而且不像一般貓兒那樣「有身段」,雖然店主人有買貓飼料給牠吃,但牠還是經常黏在吃東西的客人腳旁,用牠特有的「娃娃音」乞食,呢呢喃喃,真是楚楚可憐(我是說聲音),得到餵食的成功率很高。
店主人幫這隻怪貓取了個名字叫做「周蕙」,理由是:「樣子跟聲音反差太大」,沒事被拿來命名取笑,「周蕙」本尊還真是趴著也中槍啊。店主人最常對「周蕙」說的話就是:「周蕙,你真的很不要臉啊,又去跟客人要東西吃!」
多年後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想去找「周蕙」玩,但那家租書店已經不在了,不知道店主人遷移時,有沒有把「周蕙」一併帶走?如果沒有,不知道「周蕙」是否有找到一個願意收留牠的新店家,繼續以牠甜美無倫的嗓音迷惑客人?
一直到現在,偶然聽到周蕙的歌聲時,我都會想到另一個「周蕙」,喜歡在客人腳旁繞來繞去,用牠不太好看的臉磨蹭著客人,嬌滴滴、軟綿綿,一聲一聲地喚著。